小暑驾到!夏花开蟋蟀鸣 别有一番滋味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 2023年07月07日 15:2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 2023年07月07日 15:2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今天(7月7日)

16点30分29秒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小暑”如约而至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壁);三候鹰始鸷。”作为季夏的开端,小暑这天有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和风俗习惯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01|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小暑是“出梅入伏”的标志。在这个时节,东南季风盛行,黄梅将退,烈日当空,气温节节上升,空气中席卷着滚滚热浪,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人间开启“伏天”预警,这就是“一候温风至”的来历。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当夏天的风暖暖吹过,夏花也迎来最绚烂的时刻。能为这个炎热的季节带来丝丝清凉感受的,莫过于荷花和睡莲。

荷花

荷花

荷花的叶子呈盾状圆形,表面浮现蜡白色,其表面结构十分特殊,滴落在荷叶的水珠不会被叶片吸收,而是在荷叶表面来回翻滚,起到清洁的作用,这就是“荷叶效应”。

睡莲

睡莲

睡莲之所以有个“睡”字,与其昼舒夜卷的开花习性有关。荷花、睡莲都是中国传统名花,深深镌刻在中国古典文化当中。目前,荷花和睡莲被广泛栽培,也作为鲜切花进入千家万户,为炎夏增添色彩。而提到夏日的“雨荷”,就不能不提“紫薇”。

紫薇

紫薇

紫薇是为数不多在夏日里绽放的花木,紫薇花花枝舒展,攒花簇簇,明朗向上,坚韧柔美。

02|鹰鹯新习学 蟋蟀莫相催

蟋蟀莫相催

小暑“二候蟋蟀居宇(壁)”,是指这个时节蟋蟀都来到阴凉的庭院或屋檐下的缝隙躲避烈日。旧时上海蟋蟀文化盛行,捉蟋蟀、斗蟋蟀是广受喜爱的民间活动,如今七宝蟋蟀竞技习俗已被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海本土蟋蟀:迷卡斗蟋(雌)

上海本土蟋蟀:迷卡斗蟋(雌)

鹰鹯新习学

小暑“三候鹰始鸷”,指的是幼鹰在老鹰的带领下,开始飞出巢穴,搏击长空。在上海,多个城市公园绿地都有凤头鹰繁殖的观测记录。小暑时节,凤头鹰亚成鸟羽翼丰满,开始陆续从鸟巢飞出,跟着亲鸟翱翔天空,学习搏杀猎食的技巧,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鹰始鸷”。

凤头鹰亚成鸟学习飞翔

凤头鹰亚成鸟学习飞翔

03|薰风愠解引新凉 小暑神清夏日长

小暑是收获的时节,这时候早稻和一些蔬菜瓜果新近成熟,所以在小暑又有“食新”“尝新”的习俗。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多吃一些解暑、祛湿、健脾的新鲜食物,如莲藕、绿豆、番茄、黄瓜,熬一些清新降暑的荷叶粥、绿豆粥、薏仁汤,对身体大有好处。

最重要的是小暑之后出梅,天晴时候阳光浓烈,正是晾晒的好时节,衣服、书籍、字画等,晒过之后可以防霉防虫。大家一起晒起来吧!

监制:吴善阳

策划:许梦可

素材来源:上海崇明 上海发布

编辑:许梦可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小暑驾到!夏花开蟋蟀鸣 别有一番滋味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